2008年,北京奧運會開幕式,一高一矮領(lǐng)頭進場,堪稱最萌身高差。
高的那人是姚明
,矮的那個就是本文主人公林浩。

年僅9歲的他,憑什么能在14億中國人中脫穎而出
,和國際知名運動員姚明走開幕式,他究竟做了什么
?
如今,距離奧運會已經(jīng)16年
,林浩又過著怎樣的生活?

一
、廢墟中的小英雄
姚明身為國家男籃領(lǐng)軍人物,他當代表團門面也算理所當然
。
如果姚明代表的是力量方面的強大,那么林浩代表的便是精神層面的堅毅不屈。

2008年,可謂喜憂參半
,奧運會帶來了希望和喜悅,可
汶川大地震讓無數(shù)同胞無家可歸。5月12號
,是個無比特殊的日子,突如其來的地震
,讓山河崩塌,使美麗的城市成了一片廢墟
。

當時
,還在上二年級的林浩,正是這場地震喝點親歷者
。
地震來臨時,他臨危不懼,快速逃生
,得知自己安全后
,林浩不顧自身安危
,第一時間返回學校。

用他小小的手,不停的挖掘
,硬是徒手救出數(shù)位同學,為讓同學克服恐懼
,他帶頭唱歌給同學們帶來了勇氣和力量。
得知女同學暈倒
,林浩二話不說
,用小小的身軀背著昏迷的女同學找校長。

可在救出同學后
,醫(yī)務(wù)人員才發(fā)現(xiàn)林浩身上受了不少傷,想要他進一步檢查
,被他直接拒絕,將有限的醫(yī)療資源讓給更加需要的人
。
林浩的故事,被媒體廣泛報道,成了抗震小英雄,也成了在災(zāi)難中鼓舞人心的力量。

面對鏡頭
,記者問林浩對將來有什么看法?
只見林浩眼里閃爍著淚花
,然后大聲對著鏡頭說:
“我想考清華大學,長大當建筑師,給大家蓋不會塌的房子
。”

當年
,他的回答被無數(shù)媒體轉(zhuǎn)載
,林浩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(guān)注
。殊不知,
榮光背后,他只是一個普通孩子。
林浩老家在農(nóng)村
,家境貧寒靠父母打工養(yǎng)家,爺爺奶奶成了他的家長
。

老人心地善良待人友善,一言一行深深感染著林浩
,小小年紀他就懂事能干
。
主動幫家人干活都不算啥,在學校他更是有責任有擔當
,主動幫助同學解決困難,也是老師眼中的好班長
。

林浩在地震時的英勇表現(xiàn),從來不是心血來潮
,而是他本身就是一個勇敢且責任感爆棚的人
。
奧運會開幕式,林浩與姚明一同擔任旗手
,本來是無比光榮的事
,卻讓林浩備受質(zhì)疑。
二
、小英雄也被質(zhì)疑

“抗震英雄”加“奧運開場”兩個標簽
,讓林浩被無數(shù)媒體爭相報道
,成了當時的熱門人物。
起初
,人們關(guān)注的是林浩舍樂于助人和責任擔當,
可時間一長,話題逐漸跑偏,林浩也遇到了“輿論”危機
。
林浩曾在媒體面前,流著眼淚信誓旦旦的說要“考清華”當“建筑師”。

按理來說
,想考清華
,應(yīng)該以學習為重
,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。
林浩倒好
,直接中途被導演相中,邀請拍攝電影
《馬東的假期》 ,出于對影視劇的好奇
,林浩答應(yīng)了
。
有一就有二 ,拍戲賺錢還能培養(yǎng)興趣愛好,林浩陸陸續(xù)續(xù)拍了7部影視作品
。

雖說成績一般,可仍舊有人看好他的商業(yè)價值
,眼看演電影不行,就讓他去唱歌
。
就這樣,本是小英雄的林浩,莫名其妙的就成了童星,賺到了不少錢
,徹底改變了家庭條件。

眼看林浩背道而馳
,與自己定下的目標越來越遠
,有人開始對他失望
,覺得林浩辜負了那些相信他的人
。
也有人認為,林浩只是個孩子,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很好,畢竟清華不是每個人都能考上的
。

實際上
,林浩從來沒有讓人失望
,
他拍戲只是愛好,沒有耽誤學習。賺來的錢
,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公益事業(yè),用來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。
想必那些唱衰小林浩的人 ,得知他的所作所為一定也會汗顏
。

不過
,在高考那年
,
林浩并未考上理想的清華大學 ,只考上了一個大專。
與夢想相差甚遠
,好在林浩初心不改,仍舊為公益事業(yè)做貢獻
。
因為淋過雨,所以想給別人撐一把傘。三
、助農(nóng)直播
,振興家鄉(xiāng)

林浩也是農(nóng)村出身
,深知農(nóng)民收入低,即使種出農(nóng)產(chǎn)品
,也面臨銷售無門的窘境。
剛上大學,他就計劃該如何幫助老鄉(xiāng)富裕起來
,思前想后
,
他決定弄一個類似助農(nóng)平臺的東西。大學畢業(yè)后,林浩借助短視頻春風
,想方設(shè)法幫助農(nóng)民賣貨。

林浩人雖長大
,也有了一定知名度,不過他一直心系家鄉(xiāng)映秀
。
2022年,汶川地震14周年紀念日
,林浩開起了直播,用鏡頭帶著網(wǎng)友走進重建的映秀
。
時間如白駒過隙,16年前,他哭著站在廢墟里,16年后,林浩沒了眼淚,他笑著跟大家介紹家鄉(xiāng)的變化。

出于公益
,免受輿論影響,林浩還細心的不收禮物打賞
,主打一個不靠家鄉(xiāng)謀利益。
四
、娶藏族嬌妻當兼職書記
如今,距離汶川地震已經(jīng)16年,林浩也已經(jīng)26歲,他沒有到大城市打拼,而是選擇回到映秀建設(shè)家鄉(xiāng)。

林浩還成了黨員,因工作出眾,被安排為映秀團委兼職書記
,也算是謀得一個職位。
對的人都在路上
,林浩便是如此,
在建設(shè)家鄉(xiāng)的路上,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藏族女孩查理澤拉姆。

他與女友年紀相仿
,恩愛異常
,女友很是支持他的工作
,兩人于2024年年初走進婚姻殿堂。
林浩實現(xiàn)了真正意義上的事業(yè)愛情雙豐收
,恩愛的兩人成了被法律保護的夫妻。
現(xiàn)在,林浩隔三差五就直播,在直播中他也經(jīng)常跟網(wǎng)友分享奧運會期間的事
。

他還調(diào)侃自己只是臉看起來大
,實際上身上很瘦
,目前自己過得很幸福
,對自己的現(xiàn)狀很滿意。
對于直播賣貨
,林浩也坦言
“賣貨和做人一樣,要好好打磨,寧缺毋濫,寧愿不賺錢也不會騙人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!?/strong>

林浩人小
,心卻偉大,地震來臨那一刻
,好不容易逃離,又返回岌岌可危的廢墟
。
多次救同學于危難之中,即便滿身是血也不在乎
,他的精神無疑是偉大的。
身為“抗震英雄”的他,得到了理所應(yīng)當?shù)年P(guān)注
,還成了奧運開幕式上被姚明抱的男孩
。

他許下目標
,考清華,蓋房子
,雖說最后沒能如愿,不過林浩也從未讓人失望
。
把當演員的錢拿來做公益,上大學又想著助農(nóng)
,那么多年過去了
,
林浩只是等比例長大 ,他還是那個他
,依舊善良
。

身為抗震英雄 ,他也懂得愛惜自己的羽翼,明明可以憑借英雄的名頭賣很多貨
。
也可以炒作自己,讓自己商業(yè)價值翻倍
,出于善良
,他并沒有那么做。

即便是賣貨,他也遵循本心,就像做人一樣
,不急于求成,不違背良心
,寧可少賣點,也不想去騙人
。
希望林浩能繼續(xù)不忘初心,繼續(xù)當那個讓人驕傲的英雄
。
參考資料:
1
、汶川地震小英雄林浩結(jié)婚了 直播帶貨助家鄉(xiāng)振興——中華網(wǎng)新聞5月12日

2
、“小英雄”林浩:嘗試不同風格展示新汶川
,希望兩口之家添新喜——封面新聞2024-05-12 17:03

作為國父孫中山的夫人,宋慶齡一生為革命鞠躬盡瘁,為新中國事業(yè)做了巨大貢獻。
大眾眼里的她
,愛國愛民
,為人謙和
,很少出現(xiàn)情緒化舉動,更沒有跟誰鬧過不愉快
。
不過,熟悉她的人知道
,她曾經(jīng)被兩個人惹怒過,一個叫何元光
,一個叫李圓。

據(jù)工作人員說 ,他們?nèi)桥螒c齡都跟李燕娥有關(guān)
。
李燕娥是宋慶齡家里的保姆
,但跟宋慶齡情同姐妹
。
那么,他們因為什么事招宋慶齡厭惡
?這又跟李燕娥有怎樣的關(guān)系?

一
、她是總管家
李燕娥是1911年生人。父母是廣東船工
,在她很小就去世了,她跟叔父在船上長大
,16歲就被嫁了人
。
婚后丈夫不務(wù)正業(yè)
,還家暴
,不堪折磨的她
,在1927年毅然出走,只身跑到上海投靠老鄉(xiāng)譚媽
。

這個譚媽曾在宋慶齡家當過保姆
。當時正好宋慶齡從漢口回到上海
,譚媽就把她介紹過去做保姆
。
聽了她凄苦的身世,宋慶齡心里一軟就把人留下了
,喚她李媽。
李媽這一干就是50多年 ,直到去世。

說起來讓人好奇,一個保姆能在宋慶齡身邊待這么久
,想必是深得她信任,這個李媽有什么過人之處呢
?
她還真不簡單。在宋慶齡家里,她可不僅僅是保姆,準確說她是總管家。

保姆活計自是不在話下
。每天很早起來打掃房間
,把家具、書櫥
、地毯擦得一塵不染,把衣物拿出來晾曬
、通風
,數(shù)十年如一日
。
建國后
,宋慶齡有了專門的生活管理員
,到她家里工作,發(fā)現(xiàn)每一樣東西都保存完好
,這都要歸功于李媽的勤勞。

另外
,她也注意了解宋慶齡的品味和喜好,做得一手可口飯菜
,像宋慶齡愛吃的咖喱雞、梅干菜筍紅燒肉等都很拿手
。
她還學會了插花
,也懂得花盆擺放藝術(shù)
,
按照四季把家里布置得溫馨、高雅,深得宋慶齡喜歡
。

她還是得力助手。
平時宋慶齡的安保就由她負責
。宋慶齡到哪,她都陪伴左右
,主要是保護安全,有時候她也幫著拿拿主意
,比如做衣服選布料
。

我們知道,作為“國母”
,宋慶齡身份特殊,經(jīng)常收到國內(nèi)外的郵件
,每次李媽收到郵件,先拿給宋慶齡看一眼
,然后拿到一邊拆開,確認沒問題再上交
。
每天她都是最后一個睡覺,服侍宋慶齡躺下之后
,她要把家里門窗仔仔細細檢查一遍
,確認沒問題才肯睡去。

她管著家里所有鑰匙
,宋慶齡的機密文件
、印章之類的重要物品也都交給她保管。
她把這些東西放在一個箱子里精心保管
,即便是睡覺箱子也要放在她的視線范圍內(nèi)。

此外
,家里信件登記、記賬
、買東西她都嚴格把關(guān),可以說李媽這個管家
,工作細致認真
,一絲不茍
。
也正是她做事謹慎細心,宋慶齡才會對她信任有加
。
不過,也因為她的這個認真,才把何元光得罪了。
這是怎么回事呢
?

二 、廚師傷害管家
何元光原是孫中山家里的廚師
,1936年開始跟著宋慶齡,也算是家里的老人了
。
他也是廣東人,有了老鄉(xiāng)這層關(guān)系
,平時他跟李媽說話比較多,也比較隨便
。
誰也沒想到,這對老鄉(xiāng)竟然會因為偷食材結(jié)怨。

宋慶齡上海故居客廳
當時正值困難時期,食物供應(yīng)緊張
,每家都精打細算,宋慶齡家也不例外
。
當時生活管理員跟李媽兩人絞盡腦汁,想既節(jié)省又能讓大家吃好
。
每天生活管理員負責買菜,交給廚師何元光,當然都有記賬。

不過
,后來生活管理員發(fā)現(xiàn),他買的食物的分量
,跟端上餐桌的量明顯不一樣,上桌的菜量少了
。
為了驗證不是視覺誤差,他特意用秤稱一稱
,確認沒問題才交給廚師。
不過 ,他還是發(fā)現(xiàn)菜量明顯減少。

他把情況告訴了李媽
。向來嚴謹細心的李媽,觀察了一陣子
,也發(fā)現(xiàn)菜量確實不斷減少。
問題出在哪不難查
,因為從買菜到上桌,接觸過食材的人
,除了生活管理員,就是廚師何元光
。

于是兩人就找到何元光
,一開始他咬死不承認,對兩人的懷疑頗有微詞
,還扯謊說把豬肝放冰箱里肯定要縮水的。
他沒想到,這句話給自己挖了個坑
,李媽真的讓生活管理員買一斤半豬肝,交給廚師放冰箱里
,第二天做飯前,他們趁廚師不在屋
,悄悄從冰箱里拿出豬肝上秤,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少了半斤
。
事實很清楚,不過抓賊抓贓,于是他們又合計買了幾條魚交給廚師。

在廚師處理完魚還沒開火時
,李媽和生活管理員出現(xiàn)在廚房
,拿出切好的魚段
,兩人就開始拼
,怎么拼都少了。
在事實面前
,何元光低頭認錯承認偷食材,被批評教育一番
。
事后,李媽擔心他再犯 ,就加強對他的監(jiān)督,時不時去廚房抽查一下
。
此事讓何元光在心里記了仇。

仇恨種子越長越大
,終于有一天他爆發(fā)了
。
那天他在廚房干活,眼見進來的李媽
,情緒上來拿起刀砍在李媽頭上,受傷的李媽叫了一聲
,碰巧被外間打掃衛(wèi)生的生活管理員聽到,
他一邊跟何元光周旋,一邊呼叫求救,警衛(wèi)員聞聲進屋救援。
幸虧搶救及時,李媽頭部刀口很深
,且需要休養(yǎng)一陣子。
在北京的宋慶齡得知此事
,對李媽的忠心耿耿很是感動,對何元光的行為非常憤怒
,責令有關(guān)部門依法嚴處。
何元光最后入獄直到1990年才獲釋
。

這頭剛處理好,宋慶齡沒想到
,另一個讓她厭惡的人李圓很快達到現(xiàn)場。
這又是怎么回事呢
?

三
、 不孝之女李圓
為了照顧好宋慶齡
,尤其是保護她的安全
,李媽發(fā)誓終身不嫁。
后來年紀大了
,身邊沒個親人,有人就建議她收養(yǎng)個孩子
。
李媽動心了,后來真收養(yǎng)了個女兒,她就是李圓。

受傷后
,李媽在宋慶齡家里的地位變了,她不再是名義上的管家
,而是名副其實的管家,是家里的重要成員
。
宋慶齡也不再叫她李媽,而是改稱李姐
。

為了她能得到更好的照顧,宋慶齡還把李圓接過來
,想著女兒照顧總是細心一些。
但這個李圓可不是伺候人的主兒
,態(tài)度敷衍,端茶倒水很不情愿
,洗腳根本不干,更不要提按摩之類的細致活
。
眼見家里還有其他工作人員幫忙,李圓能推就推。

工作之余,宋慶齡會詢問她的恢復情況